温韬真的盗尽唐十八陵吗 李嗣源为何要杀温韬
《不良人》中那个拿着风水罗盘,帮李星云找"龙泉宝藏"的盗墓贼,他在历史上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盗圣温韬。
温韬真的盗尽唐十八陵吗?是真的,温韬在长安担任行政长官时,借着职务之变,他在唐代帝王陵寝昭陵中盗了18座陵墓。
《新五代史·温韬传》:"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
温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何致力于挖掘唐代帝王陵?
如此行事,温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1、温韬其人温韬年轻的时候,以盗窃作为自己的生计。
自黄巢起义以来,唐王朝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之中,后来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更是将历史推向了军阀混战的五代时期。
温韬在这乱世中,投靠的第一股势力是岐王李茂贞。
温韬冒名李彦韬,加入李茂贞的阵营后,李茂贞封温韬做了华原镇将。
《新五代史·温韬列传》:温韬,京兆华原人也。少为盗,后事李茂贞,为华原镇将,冒姓李,名彦韬。
可这位盗圣,见风使舵的能力很有一手,朱温派兵来打李茂贞时,他直接带着封地投靠了朱温,后来朱温失利,他又重新归顺了李茂贞……
再后来,末帝时,韬复叛茂贞降梁……
也就是在这第二次背叛李茂贞的时候,他重新把名字从李彦韬改回了温韬的本名。
由此可知,温韬此人,为人聪明,却喜欢不劳而获,面对危难时,温韬的还是个极不忠诚的人。
2、温韬盗掘唐代帝王陵,为何以唐朝正统延续者的后唐庄宗还能宽恕他温韬二叛李茂贞投靠后梁,期间,他被命令为耀州、崇州、裕州等地节度使,辖镇关中地区。
手中有兵、有权,附近还有唐代帝王陵,后梁又是以反唐起家,也就是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滋生了温韬的贪欲。
温韬重操旧业,干起了强盗的活计,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带着数万军队,公然挖掘起了关中唐代帝王陵。
《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温韬在盗掘唐代帝王陵后,还将所盗财物编成书,公之于众,好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
后来,后梁被李存勖所灭后,温韬害怕自己被李存勖清洗算账,毕竟李存勖自诩为唐朝后人,自己这行为等于挖人家祖坟了。
于是,温韬拿出自己所盗的财物,贿赂李存勖宠臣伶人景进和妻子刘皇后,让他们帮自己在李存勖耳边说好话。
一边是宠臣,一边是爱妻,李存勖竟然不顾大臣的反应,宽恕了温韬的罪行,还为他赐姓名:李绍冲。
《新五代史·温韬列传》:庄宗灭梁,韬自许来朝,因伶人景进纳赂刘皇后,皇后为言之,庄宗待韬甚厚,赐姓名曰李绍冲。
宰相郭崇韬对李存勖讲:"此劫陵贼尔,罪不可赦!"
结果,庄宗李存勖却说:"已宥之矣,不可失信。"(已经答应宽恕他了,不能言而无信。)
3、李嗣源为何要杀温韬李存勖宽恕了温韬,却不代表温韬就真的会安分下来,李嗣源继位后,温韬牵扯进段凝结党事件,他和段凝同被关进监狱,后又贬回故里,于第二年,【流于德州,赐死】。
我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王朝的更迭相当频繁,单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记载的皇帝就有400多位,古人一直有视死如生的观念,由此形成厚葬之风,留下了几百座皇陵,这在一些别有用心人眼中,一座皇陵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所以导致有不少的皇陵被盗挖,其中最惨的要数唐朝的皇陵,几乎被盗墓贼温韬盗挖殆尽。
温韬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节度使,然而这不足让他史上留名,真正让他出名的是他盗墓行为,留下了无尽的骂名,唐朝在关中的皇陵总共18座,温韬就盗挖了其中的17座,仅仅剩下武则天和唐高宗的乾陵免遭其难,然而并不是温韬良心发现,或者是因为乾陵坚固,而是因为温韬前后三次准备挖掘乾陵,却都因为天气突变而终止,温韬认为乾陵有神灵庇护,所以乾陵在侥幸逃过一劫。
温韬是陕西华原人,出生在唐朝末期,他刚出生时,刚好有颗匪星坠落唐皇陵附近,于是有善占卜者说,给唐皇陵带来灾祸的人出生了。成年后的温韬恰逢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温韬就做了强盗,后来投奔了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李茂贞,被任命为耀州刺史,后梁进攻李茂贞,温韬就立即开城投降,可能是在投降后梁后不受待见,温韬又趁机偷偷跑回去重新投靠李茂贞。后来李茂贞组建义胜军,任命温韬为义胜军节度使。后梁末帝时期,温韬再次背叛李茂贞,投靠后梁,后梁末帝朱友贞改义胜军为静胜军,并任命温韬为耀州节度使。
众所周知,唐王朝国祚289年,总共经历21位皇帝,除了唐昭宗和唐哀帝之外,其余的19位皇帝都葬在关中平原的北山山脉上,其中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也是说关内唐皇陵总共有18座,而温韬是耀州节度使,恰恰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古人一直以来的厚葬之风,在皇帝的身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死后用无数的珍宝陪葬,这在温韬看来,每一座皇陵都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盗墓是最令人不齿的行为,即使是无主的荒墓,盗墓贼在盗墓时也会选择在夜间行动以此来遮掩。然而温韬这个奇葩却光明正大的盗挖皇陵,在他任耀州节度使的7年时间内,动用数万部队,盗挖了17座唐皇陵,甚至大张旗鼓的把盗挖唐皇陵的成果登记造册,简直是猖獗跋扈,狂妄嚣张至极。
温韬是一名粗鲁的武将,胸无点墨,只对金银珍宝感兴趣,对于书画等艺术品却不屑一顾,唐朝是我国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历任皇帝对书画等艺术品都喜爱有加,在他们死后这些陪葬在皇陵中了,然而温韬这种粗鄙之人,丝毫不懂得书画艺术,在盗挖皇陵后,将它们随意丢弃,大批珍贵书画遭到损坏,很多稀世孤品就此绝迹。
唐朝有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极为喜爱,在他死后据说把《兰亭序》带入昭陵,在温韬盗挖李世民的昭陵后,《兰亭序》亦无踪影,很可能毁于温韬之手,这副天下第一书法就此消失,不过也有记载称王羲之的这幅神作可能被武则天带入乾陵。
在关中的18座唐皇陵,只有武则天的乾陵免遭其难,据说温韬每次派人挖掘乾陵时就会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等挖掘队伍退走后,天气又转晴,如此反复三次都是如此,这种诡异的天象让温韬胆怯了,所以就断了盗挖乾陵的念头,乾陵也就侥幸逃过一劫。据说早些年,黄巢起义时也曾派数万大军准备盗挖乾陵,在准备动手时,遇到的情况和温韬遇到的情况一样,后来黄巢取消了盗挖乾陵的打算。
盗挖了17座唐皇陵的温韬下场也是极惨,公元923年,后唐皇帝李存勖亲自率军进攻后梁,同年11月攻破后梁都城开封后梁灭亡,
温韬向后唐投降,然而狡猾的温韬用许多从唐皇陵中盗来的珍宝,去行贿李存勖的皇后刘氏,经过刘皇后的引荐,温韬取得了李存勖的信赖,后唐宰相郭崇韬上书李存勖,建议处死温韬这个盗挖皇陵的贼人,却被拒绝。
公元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发动兵变,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痛恨温韬盗挖皇陵的行为,先把他抓起来下到大狱中,后把他变为庶民,在家种地,第二年把温韬流放到德州,并把他赐死。这位对中国文化造成巨大破坏的盗墓贼温韬,终于走完了罪恶的一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